行銷、客戶關係管理
【談判,聽起來是對立,但更重要是:達成共識】
最近再思考,如何將所研究的談判學,適合的部分融入到自費諮詢當中,因為自費諮詢畢竟是醫療相關,醫患之間的共識更甚於成交,稍有不慎,就會產生醫糾。所以在諮詢前,更是需要談判學理面的〝達成共識〞而非運用許多的業務技巧。
〝談判〞可以衍生很多說法或名詞,但只有一個目的:就是把妳所要的,跟對方所要的拿出來談一談,雙方爭取比原來更好的結果、更好的條件,達成共識然後執行。
如去年疫情嚴重時,很多診所減診、休特休…等各種措施後,不得不實行無薪假或資譴,但大部分院長並沒有溝通這類情況的經驗,有的直接宣布、有些乾脆不說,事後都發生不少的勞資糾紛。美其名說是跟助理溝通,其實就是環境所逼,要跟助理談判不是(不然助理說不行,你就真的不放無薪假嗎?)。
今天來談與客戶之間的諮詢,職場上的有機會再聊。
既然要〝達成共識〞,在談判學上就必須要有許多的事前準備與布局,才更容易讓雙方朝共同的方向前進,或更容易滿足彼此想要的需求。
成功的共識,在於雙方都樂意去執行所達成的內容或條件,若是在事後有任一方覺得有不公平而感覺到不平衡,將會有無法履行承諾的風險,這就不是雙方樂見的結果。
而其中的關鍵有兩個字:公平。這個公平不是你認為的公平叫做公平,不是單方面說了算,是雙方都認為公平才叫做公平。
所以在公平的前提下,諮詢前須要做哪些準備呢?
一、確認妳最終想要甚麼樣的共識
二、情境模擬並分析
三、提出適當治療計畫並評估可行性
四、思考達成共識的過程中,哪些阻礙的因素會出現
以上四點,是在諮詢前所必須要有的準備與練習,你有這樣做嗎?
有準備,就會提高成功的機會﹔而成功就是留給有準備的人!
閱讀就是這麼地深具力量!
如何將就算同樣的內容詮釋得更好、更會讓學員吸收,是否時常閱讀,就是一項很重要的基礎功;優秀的諮詢師或管理者亦同。所以我若要培養諮詢師或管理者,一定會先從讀書會開始做起,個中原因,日後妳自然明白。
其實不管是行銷或管理,很多的招式或技巧是很容易讀到的;但為何每個人運用出來的時候就會有不小的差異。敎完課,聽到一些帶著助理前來參加的主管或院長說:老師,這些內容我也差不多都說過了,為何她們的吸收差這麼多呢?
1.差不多?怎樣的差不多呢?
2.有句俚語叫做「同款不同師傅」(台語),好比坊間的美白,跟妳們診所的美白不也用差不多的設備跟藥水,效果會一樣嗎?
今日來分享《順勢溝通》這本書:
如果表達像丟球,那麼溝通就是接球,
如何完美接招,再做個好球給對方,
你需要「順勢溝通」的思考!
這是簡潔有力對這本書的描述。
「溝通的力量是來自於我們的理解和選擇,而不是說話技巧。」這句話很有感,諮詢的過程如同上一篇所談,由於產業性質的關係,最重要的是如何跟客戶達成共識,而非強調使用高超的說話技巧來成交。
書中以信念、界線、情緒、特質等四面向,運用相對應的工具、可能性、〝換句話說〞、心法,讓妳用一套系統就能讓溝通更加簡單而不會感到困難。
一個自然的提問,就能探索出對方需求;一個細心的觀察,就知道對方的好惡表現!
最後作者說:「在溝通中我們並不是要改變對方,而是接住對方的球,並找到對方最喜歡的方式與他有來有往。」
〝找到對方最喜歡的方式〞這是達成共識很大的關鍵,也就是事前妳做了多少準備工作,然後順著自己的擅長來應對,但要順著對方的特質來調整溝通的方式。
《順勢,順事!》就是這本書最重要的意義!與您共享!
〝放下自我,學會傾聽〞
前幾天看到社群po了一【順勢溝通】的讀書會貼文。想到了自己正在讀的一本書~【這樣溝通,9成的問題都能解決。】其中有個章節“放下自我,學會傾聽”。
〝放下自我,學會傾聽〞。而我認為,放下自我應該優先於學會傾聽!
醫療業的專業門檻本來就遠遠高於其他生活中會遇到的事務。我們每天習以為常的事務,每天要重複說出口的話語,可能都是病患這麼多年第一次聽到的知識。
穿上白袍的醫療人員,其實會不自覺的說出自以為很簡單,但對方根本聽不懂的話語。我覺得,這不是誰有問題,只是專業的不對等。就如同,我去修電腦,工程師講了一堆,我還是一頭霧水,需要他一句句拆解慢慢和我說明。醫療的專業更勝於此,電腦沒修好,頂多再買一台,但身體呢?牙齒呢?很可能是無法再重來一次的。
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溝通,才叫溝通。專業的知識差,無法期待病患瞬間提升水平,需要我們放下自我,真正走進同理對方,才能得到有效溝通境界。
==============
我是Ella , 26年牙科診所經歷
【醫患溝通】〜跨越溝通的障礙
你有沒有遇過,明明我只是按照正常模式在跟患者溝通,但不知為何他就生氣了?
曾經有一次,在剩15分鐘就可以享用我的晚餐時,一個助理哭喪的臉跑進來跟我說~“怎麼辦,我闖大禍了!”
原來,是她與一位孩童的家長在協調看診時間時,在言語間讓媽媽感覺我們拒絕看診。
助理說,我是按著醫師跟我說的內容跟媽媽說,我並沒有說我們不看她呀?為何她會這麼生氣?
我們常常會陷入《要完成這場對話的目的》這種心理,為了趕快達成,而忽略了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細節。
你有沒有真的了解對方想要的是什麼?有沒有在他的話語中知道他在乎什麼?你有沒有《換位思考》,如果是你聽到這樣的話語會產生什麼想法?
說話,表達,溝通。看似每天都在做的事情,但不同的表達力,不同的說話方式,帶來的結果也會很不一樣。
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一次,如果我是他,我希望你怎麼跟我說!
==============
我是Ella
,
26年牙科診所經歷
#我一直相信有一個高度會讓我看到不同的世界
自從當上主管後,每天上班的行程從來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。
那天,一走進診所,櫃檯同仁就跟我說“今天有人客訴....”。😱
客訴!應該是主管最不想但又必需面對的課題。我只能放下原本預計的行政工作,馬上來了解情況。
原來是一位助理在跟病患做手術前說明與安排時間後,病患到櫃檯跟櫃檯人員小聲說“剛剛那個助理是不是來很久啦!我覺得她很冷耶。”
嚴格來說,這還不算是客訴,但如果放任這樣的溝通模式下去,現場互動的抱怨會一直出現😮💨
助理的用詞,都沒有問題,老實說,也沒有出現不耐煩或是不想回答病患的狀況。但在整個對話過程裡,語氣平平,眼神無接觸,甚至是一邊記錄手術本一邊回答問題。這對於一位初次接受手術的病患,絕對是缺乏同理心的溝通過程。
📣醫病的溝通,除了言語,還有很重要的非語言溝通。
同理心的展現,很多時候需要靠眼神,表情與姿勢來加分,這些比起言語更帶有溫度,更能直搗人心。♥
️